1.沖擊礦壓現象及特點
沖擊地壓(巖爆)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圍巖體,由于彈性變形能的瞬時釋放而產生的一種以突然、急劇、猛烈的破壞為特征的動力現象。根據原巖(煤)體應力狀態不同,沖擊
地壓可分為3類:重力型沖擊地壓、構造應力型沖擊地壓、中間型或重力一構造型沖擊地壓。
沖擊地壓的特點:
(1)一般沒有明顯的預兆,難于事先確定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沖擊強度;
(2)發生過程短暫,伴隨巨大聲響和強烈震動;
(3)破壞性很大,有時出現人員傷亡。
2.沖擊地壓的預測方法
目前,沖擊地壓的預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鉆屑法。鉆屑法是通過在煤體中打小直徑(42^50~)鉆孔,根據排出的煤粉
量及其變化規律以及鉆孔過程中的動力現象鑒別沖擊危險的一種方法,目前在我國應用較普遍。鉆屑法是我國《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采用的沖擊危險程度監測和解危措施效果檢驗的主要方法。
(2)聲發射和微震監測方法。聲發射監測的過程主要是對沖擊地壓前兆信息的統計,沖擊危險的判別依據是能率、事件頻度及其變化規律,單個聲發射事件的幅度、延續時間、頻率等參數作為判別沖擊危險的參考指標。
(3)綜合指數法。綜合指數法是在進行采掘工作前,首先分析影響沖擊地壓發生的主要地質和開采技術因素,在此基礎上確定各個因素對沖擊地壓的影響程度及其沖擊危險指數,然后綜合評定沖擊地壓危險狀態的一種區域預測方法。
3.沖擊地壓的防治措施
根據發生沖擊地壓的成因和機理,防治措施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防范措施;另一類是解危措施。
(1)防范措施。防范措施主要包括:預留開采保護層;盡量少留煤柱和避免孤島開采;盡量將主要巷道和硐室布置在底板巖層中;回采巷道采用大斷面掘進;盡可能避免巷道多處交叉;加強頂板控制;確定合理的開采程序;煤層預注水,以降低煤體的彈性和強度;等等。
(2)解危措施。沖擊地壓解危措施包括卸載鉆孔、卸載爆破、誘發爆破和煤層高壓注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