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高危險、高風險、高投入行業的煤炭企業,在開采煤炭的過程中,受井下生產條件的多變性、地質構造的復雜性、地下災害的多樣性、煤礦井下技術裝備的局限性以及井下生產一線職工自身素質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一直以來,預防、減少和遏制煤礦生產過程中各類事故發生是煤礦生產者和管理者追求的最高目標。作者從三方面提出了預防的措施和解決的途徑,在生產過程中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 鍵 詞:煤礦? 安全生產? 預防途徑
一、煤炭安全生產的嚴峻性
據有關資料顯示,截止到2006年6月,六盤水市共有地方煤礦488個,年產原煤2500萬噸,平均每個礦井年產原煤近52000噸。這些煤礦為全市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安全生產控制、人員培訓、井下技術裝備、井下安全監測監控等方面,還有待改進,這就要求我們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煤礦安全生產各項法律、法規,并結合我市地方煤礦的具體安全生產實際,強化煤礦安全管理預防工作,打造我市煤礦安全型礦井,預防煤礦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使全市煤礦安全形勢穩步日趨向好方向邁進的目的。
作為高危險、高風險、高投入行業的煤炭企業,其生產過程是與大自然作不懈斗爭的過程,會受到井下生產條件、地質構造、地下災害、井下技術裝備以及井下生產一線職工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如何預防、減少和遏制各類事故發生是煤礦生產者和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標。
近年來,由于市場對原煤需求量的增加,煤炭生產企業加大了原煤的開采力度,為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同時,無論是民營小煤礦或是地方國有煤礦乃至國有大型煤炭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發生,給企業生產經營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不良的影響。煤炭行業所固有的高危險性,全世界都十分關注,就連美國這樣一個多年以來煤礦安全生產搞得好、在行業中屬于低風險,而且井下技術裝備在世界上堪稱一流的國家同樣也面臨著井下生產的煤塵、瓦斯、火災、冒頂、水災等災害的威脅。
二、發生煤礦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過對歷年來煤礦事故發生的因素分析可知,煤礦井下生產過程中事故隱患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主觀方面的因素,即人的行為不規范指行為人,沒有嚴格執行井下的安全操作規程和有關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二是客觀方面的因素,即物的不安全,包括井下生產條件和設備等方面的狀態不穩定和運行不安全。在煤礦生產過程中,人的不規范行為表現為在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上。例如:不熟悉井下一線生產工作流程的瞎指揮,不熟悉專業技術業務不負責任的亂決策,不了解井下地質和生產條件的冒險蠻干,違反“三大規程”的違章作業等情況。觀客方面主要是生產設備的不安全狀態,主要表現在采、掘、機、運、通等五大工程質量的不符合標準要求,以及裝備水平低和科技含量不高等方面。
人的個體素質所導致的不規范行為的影響。由于人的個體素質低下所形成的不規范的行為可造成兩種結果:一是思想意識認識不足,甚至對事故隱患熟視無睹;二是冒險蠻干、瞎指揮,這就注定了事故發生的必然性。所以,煤礦井下生產要做到預防事故,首先要把提高煤礦企業職工的整體素質放在首位。根據煤礦井下生產的特點和煤礦職工隊伍的構成,可以把衡量煤礦職工隊伍素質的標準分為兩個方面:即干部隊伍素質和工人隊伍素質。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要靠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安全工作責任感和事業心、增強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識、豐富的安全工作經驗、豐富的井下一線專業技術知識、提高決策水平和決策能力、提高工作質量等六個方面。提高工人隊伍的整體素質要從樹立安全第一思想、樹立遵章守紀觀念、提高操作技能、提高保安能力、豐富安全知識、豐富安全生產經驗這六個方面來進行。
培訓工作和法制手段是提高人的素質的有效方法。當人的素質達到一定程度時,不規范的行為就會隨之減少以至消失,也就能防患于未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經過培訓和思想教育后都能達到較高的素質,從而實現安全生產目標的,這就需要法制的手段,用法規制度來約束他們的行為,使之達到規范化。
強化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工作是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的主要手段。搞好采掘工程質量管理,有效地控制巷道的幫頂,就能防止頂板事故的發生;搞好“一通三防”工作,就能防止瓦斯、煤塵和火災事故的發生;完善運輸系統,提高運輸設備完好程度,就能防止運輸事故的發生;提高機電設備的質量和防爆性能,可以充分發揮設備的效能,同時又能防止發生機電事故和由此引起的其他事故。所以我們說,提高技術水平可以大大減少和降低物的不安全狀態,這是預防和避免煤礦井下生產中安全事故的有效方法和有力措施。
在生產中的煤礦企業,應以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為目的的安全技術培訓、以約束人的行為使之達到規范化為目的的安全法規建設、以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為主要目的的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這三項工作既是煤礦企業井下安全生產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防止煤礦井下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