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屯公司及鄂爾多斯地區的煤礦企業勞動用工形式多樣,這種多樣性給企業帶來了用工方面的優越,也給企業創造出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就其用工形式的多樣性本身而言又給企業安全培訓管理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煤礦職工流動性產生的原因
1、煤礦生產的特殊性
煤炭開采是地下作業,生產條件和環節多變,而且面臨瓦斯、水、火、煤塵、頂板、地溫、地壓等自然災害的嚴重威脅。工人井下作業時間長,勞動強度大,職業病頻發,特別是塵肺病危害嚴重,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由于作業環境惡劣,所以煤礦企業的員工流動性較大。
2、用工制度不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執法不到位
煤炭企業從計劃經濟模式走入市場經濟模式,對全民合同工的管理采用計劃經濟模式下的管理方法,工資、福利待遇、工傷事故追查上報和處理等比較正規、系統,同時也約束了企業和職工行為。而在農民協議工待遇、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存在著裂隙、斷層,企業往往對用工形式模糊對待,重體力輕素質、重結果輕技術,結果是人員流動頻繁,職工隊伍不穩定,管理不夠規范。
3、企業生產經營模式
近年來,煤炭產能過剩企業效益下滑,煤礦企業不斷的減人提效。除了核心技術人員是企業正式員工,生產中大量引入外委隊。外委隊伍由于工資發放不及時,所以員工辭職的現象時有發生。
4、國家供給側改革,煤炭產能過剩,效益下滑
國家供給側改革對于產能嚴重過剩的煤炭行業而言,價格節節下跌,“以量保價”、“讓價保市場”等言論喧囂塵上,背后反映的是煤炭過剩下的無奈。煤炭價格斷崖式下跌,導致企業效益嚴重下滑,煤炭行業職工收入大幅縮水。煤礦職工收入低,造成人員流失
二、對煤礦生產企業安全培訓的影響
1、對“先培訓后上崗”和“持證上崗”制度的落實影響
煤礦企業的外委隊在生產中首先考慮的是效益,完成生產計劃是他們的主要動力。由于煤礦生產任務重,人員嚴重不足,有些不具備操作資格的人員頂崗、替崗從事特種作業。導致煤礦出現無證上崗和持假證上崗的問題,嚴重影響 “先培訓后上崗”和“持證上崗”制度在生產中的落實。
2、對正常安全培訓組織程序及教學規律影響
煤礦企業人員流動性大,在取證培訓中,重復培訓較多。剛培訓通過的員工辭職了,新來的員工又需要重新培訓,造成了培訓工作計劃跟不上變化,培訓工作正常組織程序及教學規律被打亂。
人員的流動性強導致各區隊、項目部用工緊張,人員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無法完全脫產培訓,只能利用閑暇時間參加培訓。這樣導致夜班工人升井后無法及時休息,上課遲到、早退和睡覺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3、影響培訓工作降本增效
人員流動性和教學效果差等問題導致培訓通過率無法保證,未通過考試又無法取得資格證。未通過考試人員多次參加培訓造成培訓費用高,培訓工作重復進行。區隊、項目部培訓人員操作證單獨保留,人員流動后,無法提供操作證也就無法下井作業,只能由所在區隊、項目部再次報班培訓,造成培訓工作的重復性,培訓費用增加,浪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
4、對安全培訓的現場檢查監督,保證依法培訓影響
外委隊伍在生產任務緊張時期,招聘的人員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未參加安全培訓,直接進入生產崗位進行工作,無證上崗。短時期內又辭職離開崗位,影響安全培訓的現場檢查監督,造成安全隱患。
三、對策
1、完善相關用工制度,規范合同管理,加強對外來人員規范性管理方法的研究
2、明確安全培訓的責任,宣貫安全培訓的價值
多渠道與相關用人單位負責人溝通,明確安全培訓的責任,宣貫安全培訓的價值。使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安全培訓與發生安全事故是“負相關”的關系,加強安全培訓,就會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提高他們對培訓工作的重視度,主動配合及時開展相關培訓。
充分調動區隊、班組、職工個人的學習培訓的積極性,利用班前會、班中、班后會加強培訓,做到內部培訓與外部培訓相結合、取證培訓與上崗培訓相結合、素質提升與安全培訓相結合,提高了培訓效果,確保先培訓后上崗和持證上崗。
3、靈活組織“小班”教學,統籌安排教學計劃
培訓部門要加強與人員流動性大的區隊及項目部積極溝通,掌握人員信息。將需參加培訓的相同崗位工種的人員進行匯總,統籌制定教學計劃,靈活組織“小班”教學。即能降本增效,又保證培訓及時組織,實現相關教學目標。
4、加強對流動性人員多發隊伍所在崗位的檢查監督
加強對人員流動性大的區隊及項目部監督檢查,對于無證上崗人員及時處理、通報,并對區隊及項目部的安全負責人進行處罰。使他們認識到違反規定后果的嚴重性,杜絕僥幸心理。促使生產一線的管理者及生產人員樹立“先培訓,后上崗”的思想,并對無證上崗及時培訓。
5、培訓部門樹立服務于基層的思想,完善培訓人員信息化管理系統
培訓部門要及時服務于基層,加強對流動性大的相關單位調研,及時掌握相關人員流動信息,完善培訓人員信息化管理系統。
建立良好的溝通協作機制,及時和各區隊、項目部溝通,解決培訓學員的培訓時間和培訓效果等問題。充分利用培訓學員的課余時間,提供上機練習時間,保證學員練習的效果。對于部分學員年齡較大,學歷較低,計算機操作水平不高導致練機過程中遇到一系列問題,班主任和培訓站管理人員耐心指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結束語
中煤職業技術學院對“煤礦職工流動性特征給安全培訓工作帶來的影響”進行了認真的調研、分析,并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以上的辦法希望對兄弟單位有所借鑒,同時也希望國家和企業能規范用工制度,已解決煤礦人員流動性對安全培訓工作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