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1024機巷沿空掘巷期間防火管理,按照《袁店一井煤礦防治煤層自然發火管理模式》要求,特編制該防火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作面概況
1、1024工作面概況:
1024工作面為102采區1025工作面的接替面,東為-470m水平大巷保護煤柱,南為DF14斷層保護煤柱,西靠近F4斷層保護煤柱與106采區相鄰,北鄰1023工作面(已回采)。煤層賦存較穩定,煤層厚度4.0-4.6m,平均4.5m。煤巖層傾角較緩3~10°,總體傾角7°左右。煤層結構簡單。工作面走向長1090m(煤巷),里段傾斜寬88m,外段傾斜寬195m,工作面下限標高-470m,上限標高-332m。1024機巷為沿空掘巷,沿1023機巷布置,留設的凈煤柱4m。10煤層屬Ⅱ類自燃煤層,最短自然發火期為77d,采空區自燃“三帶”范圍為:散熱帶:0-18.8m,自燃帶:18.8-71.1m,窒息帶:>71.1m。
2、1023收作面概況
1023工作面煤層厚度4.0~5.4m,平均4.5m。煤層傾角平均6°。工作面煤層賦存穩定。走向長為1176m,傾斜長170m。1023收作面風巷于2013年8月17日封閉,機巷于2013年9月24日封閉;1023改造風巷于2014年5月5日封閉,1023改造機巷于2014年5月21日封閉。1023收作面采空區有少量遺煤。
二、防治自然發火措施
1、穩定通風系統措施
1)在施工過程中巷道內盡量減少堆積物,降低巷道內通風阻力,減少內部漏風。
2)要保證1024機巷通風系統穩定,嚴禁隨意調節通風系統。
3)1023風巷封閉墻及墻前5米巷道重新噴漿、注漿,保證墻體及墻前巷道嚴密,防止1023采空區漏風。
4)利用1023風巷車場風門及回風側擋風墻對1023采空區進行均壓;每天利用水柱計對1023機巷、1023風巷墻內外壓差進行檢查,要嚴格控制墻內外壓差,壓差超過50Pa應立即采取措施調節風壓。
2、控制漏風措施
1)巷道施工時要嚴格按措施要求掌握好中線,防止綜掘機破壞沿空煤柱,同時要及時支護確保頂板完整。
2)施工過程中要及時根據1023機巷地質資料準確分析1024機巷地質信息,及時掌握煤層變化情況,防止遇斷層等導致片幫掉頂。
3)如巷道頂板較為破碎,施工前采取打撞楔等頂板超前管理措施,防止漏冒現象發生。
4)沿空側巷幫必須打設木點柱,沿空側頂、幫必須采取噴漿及注漿封堵處理,噴漿厚度不小于100mm,保證封堵嚴密,噴漿緊跟迎頭,注漿滯后迎頭不大于30米。
5)對過斷層處、冒高區為煤頂的實行“班記錄、日報告、周分析”管理。施工單位要在現場冒高區域做好標記,及時記錄冒高臺帳;技術員做好冒高隱蔽工程報告工作,詳細記錄冒高地點、位置等相關技術參數,繪制現狀描述圖,及時報送通風區、技術科等相關單位備案,并采取注凝膠進行處理。通風區要加強對冒高區的預測預報工作。
3、注膠等預防措施
1)根據防火觀測點取樣分析情況,采取對1023采空區注凝膠進行預防。在煤柱上打孔下直徑為1.5吋、長度為4.5米注膠管,管口安裝閘閥,管子與孔之間用黃泥與封孔劑封堵,要求封堵嚴實不漏風。
2)根據現場情況采用凝膠時間15分鐘、10分鐘、5分鐘三種方式進行注膠。
3)1023機巷封閉墻前原注氮管路整理敷設好作為備用,一旦1023采空區有發火預兆可利用該管路對1023采空區注氮氣、液態CO2。
4、預測預報
1)每天由測氣員進行一次防火檢查,及時記錄防火臺帳,每天進行一次氣體取樣,色譜儀化驗,并及時進行分析與趨勢預報,必要時加密取樣化驗頻率。
2)采空區側每隔50米布置一個防火觀測孔,管徑4分并在管口加裝閘閥,撞管長度為4.5m,掛牌、編號管理,特殊情況適當增加觀測孔數量。
3)在工作面T2位置(全風壓混合處以里10~15m)安裝CO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
5、其他
1)加強現場檢查,每班由瓦檢員隨身攜帶便攜式CO報警儀和溫度計,隨時對1023采空區及1024機巷回風流進行檢查。當發現CO氣體超標、CO濃度上升速度較快,溫度有升高趨勢或其它自然發火征兆以及瓦斯涌出異常時,必須停止一切工作,撤出人員,及時向通風區、安全生產信息中心匯報,以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2)加強1024機巷局部通風管理,確保工作面有足夠風量。施工單位人員要愛護通風設施,嚴禁任何人員破壞通風設施,通風區加強通風設施檢查。
3)加強監測監控管理,通風區負責對1024機巷甲烷傳感器、CO傳感器定期調校,確保探頭靈敏、可靠,并保證做到連續實時檢測回風流中的CH4、CO濃度。
4)加快掘進貫通,盡快形成全負壓通風,貫通后要及時預筑防火門墻,并有充足的備用封閉材料。
5)1024工作面防治煤層自然發火措施另行編制上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