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硫磺是化學工業生產的重要原料,是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制取硫酸生產工藝的原料。硫磺是易燃易爆的化學品,其特殊的化學性質決定了生產過程中防火防爆安全的重要性。硫磺在裝卸、生產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硫磺粉塵,且其粉塵起爆能量低,爆炸濃度下限低,當硫磺粉塵在空氣中濃度達到35g/m 、點火源能量達到0.15mJ時,就能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2、硫磺的性質及危險性
2.1 硫磺的性質
硫磺的主要成分是硫(s),其含量≥99.50% ;外觀為黃色顆粒狀、片狀或塊狀固體;熔點為( 一硫)107% ;(p一硫)115% ;無定形硫熔點為120% ;沸點為445% ;密度為2.1g/cm ;不溶于水;閃點為160%(閉杯法);自燃溫度為232%;爆炸極限為空氣中35— 1400g/m ;燃點為248—260% ;最大爆炸壓力2.79kg/cm 。在正常情況下燃燒緩慢,如果與氧化劑混合則燃燒速度大大加快,遇明火、高溫易發生爆炸。
2.2 危險性
由于硫酸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原料、中間產品、成品均為不同規格硫磺粉末,工藝過程中介質為硫磺和空氣,硫磺屬于易燃品,其粉塵易閃爆,燃燒爆炸物二氧化硫具有有毒有害性和強腐蝕性,因此硫磺粉碎加工生產過程中存在著多種危險有害因素。
2.2.1 物理危險性
在硫磺加工過程中,硫磺倉庫、硫磺拆投料、輸送等過程中都容易產生粉塵,積聚在設備、鋼架、防護、梯子、倉庫屋頂、墻體等部位。而硫磺粉塵積存與空氣接觸,揚懸浮于空氣中的硫磺粉塵很容易以物理分散狀態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與可燃氣體或蒸汽混合物一樣具有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粉塵物的爆炸危險性是以其爆炸濃度下限(g/m )來表示的,硫塵的爆炸下限為35g/m 。硫磺加工過程中如果硫磺原料中含有雜質如砂石、鐵器等時,易產生摩擦碰撞火花;加工時間過長,粉碎機超溫超速度,易產生靜電;沖罐接地不良或無接地,物料未靜止和靜止時間不夠,操作人員違章取料產生靜電或火花;在干燥狀態,由于攪拌、空氣輸送和注入等能夠產生靜電,都將會引發化學性爆炸。因此,硫磺庫區硫磺輸送設備、熔硫罐沉降槽、精硫池等區域是磺制酸生產過程中防火防爆重點區域。
2.2.2 火災爆炸危險性
硫磺的加工生產環境大多為火災、爆炸危險環境。首先,生產區使用的火源種類很多,分布也較廣,常見的主要有明火、設備設施檢修用火、區域外生活用火、高溫物質及靜電所產生的火花等。此外,廠區內行駛的未裝阻火器的機動車輛煙飛火、吸煙等也都會引起火災。由明火引起火災爆炸事故多數是因為檢修中違章動火、吸煙,由此造成的傷亡和損失較大。其次,生產過程中涉及到的電氣設備種類繁多。有變壓器、配電開關、電動機等,使用包括220V、380V的低壓配電系
統、電氣傳動系統、照明系統、防雷接地系統、電纜等。電氣火花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火源,在供、變、配、用電系統的電氣設備、線路,在異常情況下均有可能造成電氣事故;嚴重時可能引發火災爆炸,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熔硫罐內液硫的溫度一般控制在130—150% ,如果液硫溫度達到255℃就會發生火災。同時,硫磺燃燒時,會生成含有二氧化硫和氧化物的有毒、腐蝕性氣體。與強氧化荊激烈反應,也有著火和爆炸的危險。
2.2.3 對人體的危害
硫磺對人體有很大危害性,其粉塵擴散時可較快地達到空氣中顆粒物有害濃度(20% 時蒸發可忽略不計)。硫磺粉塵容易通過呼吸道吸入或經食道進入到體內,吸入通常有灼燒感、咳嗽、咽喉痛等癥狀,吸入硫磺粉末容易引起鼻炎和呼吸道炎。長期吸入會導致慢性支氣管炎;食入會使人產生嘔吐、腹瀉、惡心等癥狀。長期如此會讓人慢性中毒,甚至致癌,或細胞突變;該物質刺激眼睛和皮膚,引起皮膚眼睛發紅、疼痛、視力模糊,反復或長期與皮膚接觸可能引起皮炎、視力下降。但其職業接3 預防措施燃燒要發生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可燃物、助燃物和點火源。硫磺粉塵燃燒爆炸機理也同樣如此,即存在著可燃粉塵與空氣或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達到硫磺的爆炸濃度極限(35~14oog/m ),點火能量達到其最小點火能(0.15mJ)。硫磺粉塵在點火源作用下發生的反應過程如下:熱能加在硫磺粒子表面,溫度逐漸上升一硫磺粒子表面的分子發生熱分解或干餾作用,在粒子周圍產生氣體一產生的氣體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發生燃燒一由燃燒產生的熱進一步促使硫磺粉塵分解,產生可燃氣體一由于局部爆炸,爆炸波的傳播使堆積的粉塵受動而飛揚,成爆炸霧,從而可能連續產生二次、三次爆炸。在生產實際當中,到處都有可能存在可燃物、助燃物、點火源的危險,但是只要根據燃燒、爆炸的機理和條件,消除其中的一個條件就可達到防火防爆的目的。然而,助燃物氧氣或空氣的消除是很困難的,只有從消除火源和可燃物這兩方面采取措施才是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