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浙江兩省經濟發展較快,工業化水平居于全國前列,兩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總數占全國1/4以上(25.1%),危化品安全生產矛盾和問題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區的特性。本文作者詳細分析了兩省危化品安生生產存在著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提出了從制定行業安全規劃、改進安全生產條件、加強從業資質管理、強化監管隊伍培訓、加強鄉鎮監管等五個方面做好經濟發達地區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對策與措施。
關鍵詞:經濟發達地區 危化品 安全管理 對策措施
作為經濟發達地區,江蘇、浙江兩省經濟總量(GDP)分別位居全國第三(25560億)、第四位(18638億);作為化工大省,江蘇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數(4415家)位列全國首位,浙江省(1599家)企業數位列全國第三位,兩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總數占全國1/4強(25.1%)。兩省經濟發展程度和工業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主要問題和突出矛盾與其他地區也不盡相同。結合百日安全督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日常工作中了解的情況,就兩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作一簡要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一、準入門檻低,存在低水平發展問題
近年來,江蘇、浙江省的經濟增長平穩高速運行,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化學品的內需和外銷增大,化工行業固定投資增速較快。但在GDP高速增長的同時,一些地區忽視了經濟發展和安全生產良性的互動關系,導致危險化學品和化工行業準入門檻低,出現了盲目投資、無序發展、事故頻發等問題。體現在:一是兩省的危險化學品企業數量多,規模普遍偏小。江蘇省在化工整治前規模以下企業7422家,占化工生產企業總數的60%以上;浙江省化工行業中,中小精細化工產業發達,所占比重大,全省危險化學品企業總體規模偏小。二是許多化工園區特別是縣級政府規劃的化工集中區起點不高,招商準入門檻較低,大批工藝技術不安全、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化工在園區落戶。這類小化工安全保障能力差,投料試生產過程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三是大部分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采用手動操作,缺少必要的有毒、易燃易爆氣體泄漏報警設施或防超壓、超溫安全裝置。危險生產工藝和壓力反應器普遍沒有采用集散控制系統(DCS)或緊急停車系統(ESD)等技術,自動化控制水平很低。四是部分新建、改建、擴建化工項目“先上車,后買票”,有的沒有經過正規設計,有的技術工藝落后,安全投入不足;有的生產、儲存裝置布局不合理,安全設施可靠性差。
二、基層安全監管機構缺乏執法權問題
安全監管工作的重心在基層,重點在企業,難點在執法。江蘇、浙江省基本建立起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大部分鄉鎮都建立了安監機構,部分地區還為解決鄉鎮一級安監機構有責無權的問題,做了有益的探索性工作。但是,從實際情況看,江蘇、浙江兩省中小企業量大面廣,基層安全監管人員少力量薄弱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如江蘇昆山某鎮有各類企業1200余家,當地安監人員編制嚴重不足,導致對企業監管檢查,發現不了隱患和問題,對企業提出的整改意見千篇一律,沒有實質內容,造成企業習慣于應付檢查;江蘇鹽城某化工園區有化工企業100余家,但園區安監分局只有正式編制8人,安監人員負擔重,監管壓力大,安全檢查難以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同時,從法律層面上看,鄉鎮設安全監管機構法律依據不足,鄉鎮機構安全監管執法權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許多地方擔心下一輪鄉鎮改革中,已經建立的安全執法機構很可能不被認可。
三、經濟發展快,化工從業人員缺失問題
化工行業是技術密集的高危產業,特別是危險化學品生產,技術性強,危險性高,對從業人員素質要求較高。近年來,隨著化工行業快速發展、擴張,企業用工形式多樣化,化工專業人才培養不能滿足化工行業發展對專業人員的需求,不少化工企業,尤其是中小化工企業招聘大量文化水平較低,又不具備基本的化工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人員,從業人員整體教育水平不高,安全意識差,專業技能低,是當前化工行業事故多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據江蘇省局統計,2001年以來,該省發生的8起重特大化工生產事故,其中有6起是因操作人員違章作業、盲目蠻干造成的,占事故總起數的75%。因此,從業人員素質低,尤其是危險作業崗位操作人員不具備基本化工專業知識,已成為當前化工企業重大安全隱患之一。隨著化工企業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裝置規模越來越大,對操作人員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江蘇、浙江省在對已投產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高危工藝的生產裝置實施自動改造時,企業由于缺乏儀表方面的人才,使得改造進程受到影響。
四、化工整治效果明顯,仍需進一步加強管理
2006年10月開始,江蘇省專門成立省化工行業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從“產業準入、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產品質量、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投資管理、企業登記”8個方面入手,幾個部門密切配合,督查組所到各地市政府結合各市實際情況,制定產業政策,對化工生產企業進行集中整治。至2008年6月底,全省累計關閉淘汰小化工生產企業3439家,超額完成了省政府確定的三年責任目標(3220家),化工整治取得明顯成效。浙江省2007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隱患治理和堅決遏制化學品事故“2007行動”,重點強調維護行政許可工作嚴肅性、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規范危險化學品使用監管等九方面的要求。但是,兩省的化工整治工作仍有遺留問題尚待解決,一是“硬件”條件較差的企業絕對數量依然較大,如江蘇省實施整頓關閉3439家后,仍存在4000家中小化工企業。二是督查發現發達地區關閉的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化工企業有向經濟不發達地區轉移的現象,很多異地遷建的私營化工企業的設備本身存在問題,安全生產問題更多,安全管理沒有章法。
為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管理,促進相關問題的解決,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督促經濟發達地區制定化工行業安全發展規劃。要求地方政府統籌危險化學品和化工行業安全生產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明確危險化學品和化工行業安全生產對當地經濟建設的重要作用。在制定本地區化工行業發展規劃時,要充分考慮本地安全生產實際情況,制定安全發展規劃,明確發展化工產業的政策措施,引導化工產業投資有序流動。提高準入門檻,建立新建危險化學品項目許可部門聯合審查制度,增強危險化學品設立安全許可的權威性。統一布局,專門設立化工園區、危險化學品儲存區和化工交易市場,吸引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向園區、危險化學品儲存區和化工交易市場集聚。
二是以本質安全化為核心,改進安全生產條件。進一步加強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繼續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抓住關鍵環節,嚴格危險化學品新建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防止新建成項目存在安全隱患;通過安全生產許可證換證工作,積極引導化工企業特別是中小化工企業實施安全技術改造,提高自動化控制水平,淘汰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
三是加強危化品人業人員資質管理。可推廣江蘇省規范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從業人員安全生產基本從業條件的經驗,下發專門意見,對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危險崗位操作人員的資質條件分別提出要求,并納入安全生產許可證核發的條件之中,促使企業提高從業人員安全技術素質。充分依托大專院校、職業高中等教育機構,聯合舉辦化工企業安全技術管理學習班等形式,培養化工企業急需的重點崗位操作工和安全管理人員,逐步緩解化工企業技術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員短缺的狀況。
四是加強基層安全監管隊伍人員培訓。從督查情況看,江蘇、浙江省的基層安全監管雖已設立機構、配備人員,但人員的數量和素質不能適應當前安全監管的需要,地方安全監管力量十分薄弱,最突出的問題是基層安全監管人員少,懂專業的人員更少,基層市縣級安全監管人員直接面對企業,承擔具體工作,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亟待提高。在進行安全監管隊伍人員培訓時,應適當向基層傾斜,提高基層安全監管隊伍水平。
五是著手研究解決鄉鎮一級安全監管機構的法律地位和執法權問題。考慮到發達地區鄉鎮一級安全監管機構到位,但缺少執法權的實際問題,建議應進一步與相關部門協商,研究解決鄉鎮安全監管機構的法律地位和執法權問題,鼓勵各地把安全監管機構建設延伸到鄉鎮農村、城鎮工業園區和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