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產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人類文明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標志,是現代化生產的重要領域,也是當今工業發達的重要體現。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化學工業也在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化工事故發生的頻率不斷增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造成不良的政治影響。化工產業一方面給我們的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提高和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不完全統計全國生產液氯化工企業有60多家,多年來,發生大小事故各益,有生產中事故、儲存泄露事故、運輸交通事故;作為消防隊伍,不但要加強對化工事故的預防外,而且還要應對化工企業具有易燃、易爆、高溫、高壓、劇毒和腐蝕等特點及可能發生的事故作出準確的預測,制定事故處置預案,邀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成立專家組,有針對性地開展戰術討論演練,為化工災害事故的成功處置打下堅實的基礎,逐步完善處置方法和措施。筆者以生產液氯化工單位為依據,就化工單位事故(液氯泄露)的危害性及處置對策,作如下探討。
一、液氯特性和事故成因及危害
(一)氯氣泄露事故成因
化工企業在生產中,特別是發生泄露或火災事故前后,一般有毒有害氣體(或液體)的大量流失,由于大都具有毒性大、易擴散和易燃燒爆炸等特點,因而極易造成事故地域大面積污染和大量人員傷亡,在人員稠密的大中城市尤為嚴重。究其原因,化工泄露或火災事故的發生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操作人員違章操作。化工生產和儲運有著嚴格的操作程序,一旦違章,就有可能發生事故。
(2)企業設備本身的故障。化工生產工藝流程,其產品生產需要電解或高溫高壓、低壓,加上許多原料和產品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容易造成各種管、閥、塔、缸的腐損因而產生有毒物質跑、冒、滴、漏等安全隱患。
(3)是不可預知的意外因素。這類事故是化工生產過程中因突然斷電、停水而使化學反應失去控制造成的,以及有毒物品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撞翻、爆炸而發生泄漏。意外因素引起的化學事故時有發生,危害嚴重。
(二)液氯生產工藝特點與特性
生產液氯主要是通過電解食鹽,由電解槽電解,產生氯氣、氫氣等,并分別通過輸氣管道,輸送到液壓車間,液壓后成裝。但生產過程中,氯氣中氫氣含量過高易發生爆炸。
氯分子式為Cl2,原子量35.5。氯氣是一種黃綠色、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氣體,比空氣重約2.5倍,其液相變為其相體積擴大約400倍,可溶于水和堿溶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氯氣遇水后生成次氯酸和鹽酸,再分解為新生態氧。在高壓下氯氣液化成液氯。氯氣有強烈腐蝕性,設備及容器極易被腐蝕而泄漏,氯氣屬助燃物有毒氣體,能與大多數有機物發生激烈反應,如在裝液氯的容器中混入有機化合物會引起激烈反應而導致爆炸。
工業上,因氯的制造或使用過程中若設備管道密閉不嚴或檢修時均可接觸到氯。液氯灌注、運輸和貯存時,若鋼瓶密封不良或有故障,亦可發生大量氯氣逸散。工業主要用于制造各種含氯化合物、造紙、印染及自來水消毒等。
(三)氯氣對人體的危害
氯氣對人體的作用有急性中毒和慢性損害兩種,在空氣中達到3.5PPM時可感到臭味,達到15PPM時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感到疼痛、咳嗽、窒息感和胸部緊束感,達到50PPM時瞬間引起呼吸困難,脈博減少,在空氣中最高允許濃度為0.002MG/L,超過2.5MG/L人吸入后立即死亡。
急性中毒臨床上又可分為刺激反應、輕度、中度、重度中毒。其表現為:(1)氯氣刺激反應:出現一過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癥狀;(2)輕度中毒:主要表現為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周圍炎,有咳嗽,可有少量痰、胸悶等,兩肺有干羅音或哮鳴音,可有少量濕羅音;(3)中度中毒:主要表現為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水腫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腫。咳嗽、咳痰、氣短、胸悶或胸痛,可有輕度發紺,兩肺有干性或濕性羅音;(4)重度中毒:臨床上表現為①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呼吸困難,胸部緊束感,明顯發紺,兩肺有彌漫性濕羅音;②嚴重窒息;③中、重度昏迷;④卒死;⑤出現嚴重并發癥,如氣胸、縱隔氣腫等,只要具有其中一項即為重度氯氣中毒。氯氣對人體的慢性影響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眼結膜、皮膚方面的刺激癥狀及神經衰弱綜合證、氯痤瘡,牙齒酸蝕癥等。
凡有明顯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明顯的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患者不宜從事氯氣作業。氯氣一般情況下裝在鋼瓶里,是液體的。但它與空氣接觸,在常溫下就呈淡綠色,是具有刺激性氣味的劇毒氣體,對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和肺損傷。但氯氣的危害也應該是可以預防的,到了安全地帶立即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心肺負擔,惡化病情;眼或皮膚接觸液氯時立即用清水徹底沖洗,中毒者可適當使用鈣劑、維生素C和脫水劑;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可以減輕呼吸道和肺部損傷;使用超聲噴霧途徑,將藥物直接送達呼吸道,效果較好;患者應及時送到大醫院或有職業病科的醫療單位救治。
二、液氯泄露處置
我們在了解了上述液氯的生產工藝流程、特性及危害性,對發生氯氣泄漏事故處置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無論在何時何地發生氯氣泄漏事故時,作為消防部隊在處置此類事故救援行動中,指戰員要掌握液氯特性與危害性,作好個人安全防護,對成功處置,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黑龍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佳木斯化工廠)是一家生產液氯的企業,年生產液氯量約730噸、燒堿約5475噸、鹽酸約1825噸、氫氣(液態)約150噸,為我市消防重點保衛單位,每年市政府舉行一次綜合演練,消防部隊要進行多次調查了解熟悉和演練,其主要對液氯泄露和氫氣站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防范工作做好準備。按照消防處置程序與措施進行現場詢情、偵察檢測、設立警戒、有效防護、疏散人員、轉移與之反應的化學物品、稀釋降毒、關閥斷源、倒罐轉移、化學中和、浸泡水解、器具堵漏、洗消處理等程序,制訂處置預案,并實施了多次演練,但是在與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多次深入探討后發現,疏散群眾、處置行動、注意事項等重要環節得到了完備。
(一)警戒區域劃分與疏散群眾。
發生氯氣泄漏時,救援人員應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用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氯氣,妥善處理漏氣容器。事故發生后,應立即通知當地政府,并迅速將泄漏污染區人員撤離至上風處安全區域進行隔離,泄漏程度較輕時,應隔離150—450米;泄漏程度嚴重時,應隔離450—1000米。在組織群眾撤離時,沒有足夠防毒面具的情況下,可用濕毛巾捂住眼睛和呼吸道,撤離到上風和側風方向,禁忌順風跑。如果皮膚接觸了污染物,組織洗消隊,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如果是在室內,應迅速從污染環境撤離,中毒人員最好用擔架抬走,減少體力消耗,并集中起來觀察,安靜休息,注意保溫。對呼吸困難的,千萬不能做人工呼吸,否則會加速肺水腫的形成,最好用呼吸機或吸氧,觀察24小時,如果沒有問題可以離開。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做胸透,防止肺水腫發生。
(二)處置行動。
處置行動切記要在情況偵察清楚下,能夠處置方可實施。一是排險要分為若干戰斗小組,設立幾道防線,減小泄漏物侵犯半徑。進入內部接近罐體進行堵漏和用霧狀堿水流(小蘇打水)稀釋氯氣成第一道防線;用蘇打水噴霧掩護第一小組人員和稀釋擴散的氯氣并對深入毒區人員進行撤出后的洗消,形成第二道防線;負責共水和器材保障、現場攝像、1000米范圍內警戒等任務的外圍成第三道防線; 二是任務明確后,各組展開行動。現場指揮部要確定一整套排險方案,即排險人員數量(含工程技術人員),個人防護(佩戴空氣呼吸器、著全封閉重型防化服)攜帶堵漏工具對罐體進行堵漏,切斷毒源和稀釋,關鍵要做好階梯式掩護不間斷。特別是進入內部偵察后發現罐體泄露壓力非常大,泄露口和泄露量也很大,根本沒法接近罐體堵漏和倒罐轉移也無法實施時,應采取在中和堿水的掩護下,將石灰泥盛滿泄漏罐體漏口1-2米厚(可根據泄漏口和泄漏量確定需要的石灰),使氯氣泄漏量中和后減小,在用堿性霧狀水中合排空處置法,直到氣體泄漏完畢。在實施排空中和時必須轉移與之反應的化學物品,嚴密監控氫氣站,用狀水隔離,防止形成爆炸氣體。
(三)在處置氯氣泄漏事故時,應注意的事項。
(1)空氣呼吸器面罩必須達到適合個人密閉標準。如我們在熟悉黑龍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單位也配備了一定數量的防護裝備,為處置小型泄漏準備。在一次處置泄漏過程中,有3名工人帶著空氣呼吸器中毒,經查找原因發現佩帶的呼吸器面罩不嚴密所制。
(2)嚴禁在現場邊緣充裝空氣呼吸器鋼瓶,嚴禁參戰人員飲用食物。
(3)化學中和的石灰水或稀釋水要妥善處理防止公害。
(4)接近罐區或有毒區域使用過的器材,必須在洗消浸泡后過24小時使用。
(5)發生氯氣泄漏事件時,疏散污染區居民切忌驚慌,應向上風向地區轉移,并用濕毛巾護住口鼻;到達安全地帶要好好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心肺負擔,惡化病情。
(6)一旦發生突發性氯氣中毒事件時,不要驚慌,一定要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進行操作,要在政府統一指揮領導下,封鎖現場,偵察、檢測、處理事故源。首先,要疏散受污染地區的居民,(尤其是下風向的居民);其次,事故地區的醫療衛生單位要立即動員,全力以赴,積極投入到中毒搶救和治療中;再次,要做好新聞報道和衛生宣傳工作,以安定人心,保持社會穩定,使搶救工作得以有條不紊地進行。
